互联网信息化咨询/技术开发/整合营销
请通过以下方式免费咨询
提交
数据源类型:
结构化数据:来自 MySQL、PostgreSQL 等关系型数据库,或 Hive、ClickHouse 等数据仓库(适用于历史数据统计,如 “近 30 天销售额”);
实时流数据:来自 Kafka、RabbitMQ 等消息队列,或 Flink、Spark Streaming 等流处理框架(适用于实时数据,如 “当前在线用户数”“实时订单量”);
第三方 API 数据:来自高德地图、天气服务等外部接口(适用于补充数据,如 “城市天气数据”“交通拥堵指数”)。
核心技术工具:
实时同步工具:Debezium(基于 CDC 机制,实现数据库数据实时同步到 Kafka)、Canal(阿里巴巴开源,用于 MySQL 数据实时同步);
数据清洗工具:Flink SQL(支持流批一体的数据清洗,如过滤无效订单、统一数据格式)、DataX(离线数据同步,适用于非实时场景)。
核心功能:
数据计算:对原始数据进行聚合(如 “按省份统计订单量”)、关联(如 “将用户 ID 关联用户画像数据”)、预警规则判断(如 “当支付成功率低于 95% 时触发预警”);
接口提供:通过 RESTful API 或 WebSocket 向前端推送数据 ——RESTful API 适用于 “定时刷新” 的数据(如每 5 分钟更新一次的销售额),WebSocket 适用于 “实时推送” 的数据(如每秒更新的在线用户数)。
技术选型:
后端框架:Spring Boot(轻量级框架,快速开发 API 接口)、Node.js(适合高并发的 I/O 操作,如 WebSocket 推送);
缓存工具:Redis(缓存高频访问数据,如 “近 1 小时热门商品排名”,减少数据库查询压力);
接口文档:Swagger(自动生成 API 文档,方便前端与后端协同)。
核心功能:
可视化渲染:将服务层提供的数据转化为图表、地图、仪表盘等可视化组件;
交互设计:支持钻取(如点击 “浙江省” 查看下属城市数据)、筛选(如按日期筛选数据)、预警提示(如数据异常时闪烁提醒);
屏幕适配:适配不同尺寸的大屏(如 4K 屏、拼接屏),保证布局不错乱。
技术选型:
可视化库:ECharts(百度开源,支持折线图、柱状图、地图等 80 + 图表类型,文档丰富,社区活跃)、DataV(阿里巴巴开源,专为数据大屏设计,提供开箱即用的组件如数字翻牌器、地图热力图)、Three.js(用于 3D 可视化,如 “3D 展示工厂生产线运行状态”);
前端框架:Vue.js(轻量级框架,适合快速开发,配合 Vuex 管理全局数据)、React(适合复杂交互的大屏,配合 Redux 实现状态管理);
适配方案:CSS 媒体查询(针对不同屏幕尺寸调整布局)、rem 布局(基于屏幕宽度动态计算字体大小)、vw/vh 布局(将屏幕宽高分为 100 份,按比例设置组件尺寸)。
目标用户:是给管理层看的决策大屏(侧重宏观数据,如 “公司整体营收”),还是给运营团队看的监控大屏(侧重微观数据,如 “某活动实时参与人数”)?
核心指标:需展示哪些关键数据?例如,政务指挥大屏的核心指标可能是 “疫情新增人数、交通拥堵指数、公共设施运行状态”;电商监控大屏的核心指标可能是 “订单量、支付转化率、客单价”。
交互需求:是否需要钻取、筛选、预警?例如,当 “服务器负载超过 80%” 时,是否需要弹窗提醒并跳转至详细监控页面?
若需毫秒级实时数据(如金融交易监控):数据层选择 Kafka+Flink,服务层用 WebSocket 推送,前端用 ECharts 实时渲染;
若仅需分钟级更新(如零售门店销售看板):数据层用 DataX 同步离线数据,服务层用 RESTful API,前端用 DataV 组件快速开发;
若需 3D 可视化(如工厂生产线监控):前端引入 Three.js,配合 WebGL 实现 3D 模型渲染。
数据层:MySQL(存储静态数据如学校、医院位置)+ Kafka(接收实时数据如交通流量)+ Flink(清洗并聚合数据);
服务层:Spring Boot(提供 API 接口)+ Redis(缓存热门数据);
前端层:Vue.js + ECharts(图表)+ DataV(地图组件)。
数据源对接:与业务系统负责人协调,获取数据库访问权限、API 接口密钥,确保能正常拉取数据;若数据分散在多个系统,需建立数据模型,明确字段映射关系(如 “订单系统的‘user_id’对应用户系统的‘id’”);
数据清洗:处理缺失值(如用 “0” 填充缺失的订单量)、异常值(如过滤 “客单价超过 10 万元” 的异常订单)、重复数据(如删除重复的用户访问记录),保证数据准确性;
数据测试:验证数据是否符合预期,例如 “统计近 1 小时订单量”,需对比数据大屏展示结果与业务系统原始数据,误差需控制在 0.1% 以内。
布局设计:根据大屏尺寸(如 19201080、38402160)划分区域,例如顶部为 “核心指标看板”(展示总订单量、总营收),左侧为 “区域分布地图”,右侧为 “实时订单列表”;
组件开发:按区域开发可视化组件,例如用 ECharts 的折线图展示 “近 24 小时订单趋势”,用 DataV 的数字翻牌器展示 “实时营收”;
交互实现:添加钻取、筛选功能,例如点击地图上的 “广东省”,下方图表自动切换为 “广东省下属城市数据”;添加预警样式,例如当 “支付成功率低于 95%” 时,对应指标字体变为红色并闪烁。
前后端联调:前端调用服务层 API,验证数据是否正常返回并正确渲染,例如 “调用‘/api/order/real-time’接口,检查返回的实时订单量是否与前端展示一致”;
功能测试:测试交互功能是否正常,例如筛选 “2024-05-01 至 2024-05-07” 的数据,检查图表是否更新为对应时间段的结果;
性能测试:模拟高并发场景(如 1000 人同时访问大屏),测试页面加载时间(需控制在 3 秒内)、数据更新延迟(实时数据延迟需 < 1 秒),若加载缓慢,需优化(如压缩图片、减少接口请求次数)。
环境配置:若大屏部署在物理服务器(如政务大厅的拼接屏),需安装 Linux 系统,配置 Nginx(作为前端静态资源服务器)、Tomcat(运行后端服务);若部署在云端(如互联网公司的监控中心),可使用 Docker 容器化部署,配合 K8s 实现自动扩缩容;
监控告警:添加系统监控,例如用 Prometheus 监控服务器 CPU、内存使用率,用 Grafana 展示监控数据;设置告警规则,当 “API 接口报错率超过 1%” 或 “服务器内存使用率超过 90%” 时,通过短信、邮件通知运维人员;
后期维护:提供操作手册,指导用户如何筛选数据、查看详情;定期更新数据模型(如新增 “用户画像” 数据)、优化前端性能(如替换低效的图表组件)。
数据层:CDC 同步工具配置不当,导致数据库数据无法实时同步到 Kafka;
服务层:API 接口响应时间长,或 WebSocket 连接不稳定;
前端层:渲染频率过高(如每秒渲染 10 次),导致浏览器卡顿。
数据层:优化 Debezium 配置,将同步频率从 “每 5 秒一次” 调整为 “实时捕获数据变更”;若数据量过大,可分批次同步(如按 “订单 ID” 分段);
服务层:用 Redis 缓存高频访问数据,减少数据库查询;优化 WebSocket 连接,采用 “心跳检测” 机制,断开后自动重连;
前端层:根据数据更新频率调整渲染间隔,例如 “实时订单量” 每秒渲染 1 次即可,无需高频渲染;使用 “requestAnimationFrame” 代替 “setInterval”,避免浏览器掉帧。
组件过多:页面包含 50 + 可视化组件,浏览器渲染压力大;
图表复杂:使用高复杂度图表(如包含 10 万 + 数据点的折线图),渲染耗时久;
资源过大:图片、3D 模型未压缩,加载时间长。
组件优化:隐藏非核心组件(如默认不展示 “历史数据趋势图”,用户点击后再加载);使用 “懒加载”,滚动到可视区域再渲染组件;
图表优化:对大数据量图表进行采样(如 10 万 + 数据点采样为 1000 个),或使用 “增量渲染”(只更新变化的数据点,不重新渲染整个图表);
资源优化:压缩图片(用 TinyPNG 压缩 PNG 图片,体积可减少 50% 以上);3D 模型采用 GLB 格式(比 OBJ 格式小 30%),并使用 “渐进式加载”。
采用固定像素(px)设置组件尺寸,未考虑屏幕分辨率差异;
地图组件未适配不同屏幕比例,导致拉伸变形。
尺寸单位:使用 rem 或 vw/vh 代替 px,例如 “将组件宽度设为‘20vw’”(占屏幕宽度的 20%),确保在不同屏幕上比例一致;
地图适配:使用 ECharts 的 “responsive” 属性,让地图随容器尺寸自动调整;若为拼接屏,需计算拼接后的总分辨率(如 4 块 19201080 屏幕拼接为 38402160),针对性调整布局;
测试验证:在常见屏幕尺寸(19201080、38402160、1366*768)上进行测试,确保布局正常。
如果您这边有数据大屏开发需求,请电话联络13718601078或010-85868064,我们会及时安排专业的客服为您服务。